【探尋歷史文化】嶺南中學千人計劃泉州校際交流之旅
泉州校際交流之旅 泉州,位於福建省,是古代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的起點,更被稱為古代“東方第一大港”,包括馬可·波羅在內的不少中世紀探險家都曾到過泉州,悠久的港口歷史亦造就了多種文化及宗教在泉州交融盛放。在這個歷史名城就讀中學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? 歷史文化交流活動 日前,澳門嶺南中學師生們前往了福建省泉州市,開展了為期五天的歷史文化交流活動,與泉州實驗中學的師生們一起,親身體驗了在泉州的學習生活。 為了更好地完成交流計劃,在出發前,嶺南中學特意安排專人為同學們介紹泉州的歴史和文化,並讓同學們分組收集和互相分享將參訪的學校和參觀的景點之資料,讓同學們對泉州具有初步認識。 是次交流的對接學校——泉州實驗中學近年積極開展特色教育,是當地具代表性的私立中學。在導賞員的講解下,嶺南師生更好地了解了這所學校的歷史和發展歷程。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,兩校就學業内容、校園生活及學生餘暇活動等進行了深入交流:在兩校交流座談會上,嶺南師生們認真“取經”,並積極發言;在籃球場上,兩校通過籃球友誼賽增進情誼;在聯歡晚會上,同學們落力演出,現場氣氛高漲,笑聲滿載。 兩校師生還一同走出校園,探尋泉州豐富的人文歷史。自古以來,各種文化及宗教在泉州相容並存,東西文化交集匯聚,諸多宗教遺跡構成了泉州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。兩校師生一同走訪了福建省內最大的佛教寺院——開元寺、泉州古清真寺遺址、保留大量歷史原貌建築的西街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閩台緣博物館、國家一級博物館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等,親身感受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。 行程雖然只有短短五日,嶺南中學的師生們已是收穫滿滿。師生們在是次行程中了解了泉州教育發展、校園生活、教學環境等,冀望通過互相學習,日後可開展更多深入交流,互相借鑒各自優點,促進共同進步。行程中的古城人文探索之旅,亦令嶺南的同學們開闊了視野,更好地體會和認識了祖國的歷史文化。 來源 :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wt_FaQPVHKWuR9fvuhNdMQ
周恩來誕辰紀念偉人精神
【澳門日報消息】由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和澳門江蘇聯誼會合辦的《風範》——紀念周恩來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故事分享會昨日在嶺南中學舉行。合辦單位希望藉分享會緬懷前總理周恩來,學習周總理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風範。 分享會昨日上午十時舉行,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余向軍,周恩來侄兒周秉鈞、侄媳劉軍鷹,嶺南中學校長區金蓉,澳門筆會會長李觀鼎,澳門基金會特別計劃處長梁雅桃,科技大學校監顧問許敖敖,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郝雨凡、副主任朱壽桐,澳門江蘇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尤肖吾、副會長朱雲忠,中共淮安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長周毅,淮安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副主任楊興斌,以及師生約一百五十人出席活動。 分享會由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長孫曉燕主持。周毅指出,淮安是周恩來的家鄉,地處長三角北翼和江蘇省北部中心,名人輩出。在周恩來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際,淮安市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,在澳門舉行紀念周恩來故事分享會便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。 周恩來在淮安生活學習十二個春秋,其故事在淮安萌芽,從淮安出發,傳播到祖國萬里河山。是次將周總理的故事帶到澳門,希望在新時代新征程中,和澳門同胞分享周恩來的卓著功勳和品德風範,講好周總理故事,傳播周恩來精神,在偉人精神感召下,共同鑄就新時代的輝煌。另外,郝雨凡、許敖敖分別致詞祝賀分享會成功在澳舉行。 會上,與會者聆聽《周恩來回延安》等感人故事,觀看電視專題片《大無大有——身邊人眼中的周恩來》。最後,周毅向區金蓉贈送周恩來銅像,嘉賓還向嶺南中學學生代表贈送周恩來圖書。 http://www.macaodaily.com/html/2018-05/08/content_1264185.htm
少數民族生訪澳院校倍溫馨
【澳門日報消息】“中華民族文化周”首天活動是“民族文化滿校園”,少數民族師生昨起走訪本澳七所中小學校和五所大專院校,時間雖短,但本澳學生與訪澳民族師生都感到收穫豐富,彼此溫馨洋溢,有澳門青少年的熱情交流,也有訪澳師生的充足準備,交流活動順暢而投入。 今年參與“民族文化滿校園”的學校包括青洲小學、嶺南中學、培正中學、聖保祿學校、東南學校、創新中學和鄭觀應公立學校,預計參與的中小學生有近一千五百人。大專院校方面,則到訪澳門大學、旅遊學院、鏡湖護理學院、城市大學、聖若瑟大學。少數民族師生實地認識本澳由中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場所,也使到不同學校師生,認識到不同民族的青年人。 青年民族交流大使梁耀銘表示,“民族文化滿校園”一直是系列活動重要組成板塊,很感謝高教辦及教青局支持和協助。活動自二○○九年起,先後透過圖片展進校園和民族師生的校園互動活動,到訪大中小學校有一百二十多次,接觸到不同年級的學生,不斷地將民族文化資訊推廣到澳門大中小學生與青年人。經過多年舉辦後,相信與少數民族學生的接觸,亦成為澳門新一代青年成長的美好記憶。 了解彼此文化差異 他表示,參與此項活動有八年,今年再次進校園,感受很深。在活動中,可見來澳民族師生準備充足,而本地各院校、機構在接待安排也有默契,讓年輕人在交流上事半功倍。“認識和了解”、“包容和尊重”正是年輕一代在面臨兩地“文化差異”時,需要表現出來的成熟與擔當。 青洲小學校長張捷表示,很高興與來自台灣地區的少數民族同學交流,特色舞蹈表演令學生們近距離體驗到少數民族的文化魅力,開拓了學生的眼界。希望未來有更多少數民族到訪,一起互動,有機會也想多走出去,讓學生們走進民族地區。 創新中學老師郭鎮賢表示,活動促使更多澳門同學了解不同民族地區的背景、語言服裝及文化特色,加強對國家民族的認識。活動雖由上午交流至中午一起用餐,惟仍覺活動有所不足的是時間太短,希望以後有更多時間,讓更多澳門學生有交流機會。 民族生感澳形象佳 來自台灣大仁科技大學的學生田怡璿表示,首次到訪澳門,感覺澳門的人和事都很新鮮,在中小學校園面積相對這麼小的地方,但教學設備一應俱全,保證了教學需求,令人感到驚喜;也認識了真實澳門的形象,頗有意義。 澳門城市大學大三學生莫凱欣表示,很少有機會接觸少數民族同學,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澳門學生的友好和熱情,通過一起進行遊戲互動和對話交流,拉近了不同地區學生之間的認知和距離。 http://www.macaodaily.com/html/2018-05/04/content_1263281.htm
嶺南學生感受民族樂魅力
【澳門日報消息】為更好推廣校園民族音樂的發展和普及,培養澳門民族音樂的接班人,長虹音樂會利用本身藝術活動中心的設施,提供場地及導師指導澳門不同學校,培養本澳學生青少年民樂人才,在青少年兒童心中散播民族音樂文化的種子。長虹音樂會長期推廣民族音樂,服務社會,每年都舉辦多次音樂會演出,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。二○一一年開始加入教青局持續進修發展計劃,舉辦各類型的民族樂器訓練班,以民族音樂的特色,維繫着澳門眾多民樂愛好者熱愛中華文化的心。 本月二十日,長虹音樂會民族樂團來到嶺南中學作“走進校園”中國民樂推廣演出,並向同學們介紹中國民族樂器及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,包括用中國樂器分別演奏流行曲、影視主題曲、節日的樂曲及不同地區風格的民歌,全場學生耐心聆聽,現場氣氛熱烈。 校方表示希望通過今次介紹,令同學們對中樂產生興趣,加深對中國文化傳統音樂的了解。是次活動由澳門基金會贊助。 http://www.macaodaily.com/html/2018-04/25/content_1260741.htm
建校八十周年感恩聯歡餐會
嶺南大學澳門同學會及澳門嶺南中學校友會定於12月17日晚上6時30分假萬豪軒酒家聯合舉辦「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十八周年暨建校八十周年感恩聯歡餐會」(餐券為澳門幣300元),歡迎各屆校友攜眷參與,報名處:28573377 梁先生/蘇小姐聯絡。